“明天抽血,记得空腹哦!”——这大概是体检或看病时最常听到的嘱咐之一。很多人虽然照做了,但心里难免有疑问:为什么抽个血还要饿肚子?真的一口水都不能喝吗?所有抽血项目都需要空腹吗?
今天,肇暖陪诊就为您彻底讲清楚“空腹抽血”的门道,让您下次检查时心里有数,不白跑一趟。
一、核心问题:为什么非要空腹?
简单来说,空腹是为了获得一份能真实反映您身体基础状态的“血液样本”,主要为了排除食物的干扰。
- 保证结果准确性:食物被消化吸收后,会进入血液,改变血液成分的浓度。最直接的影响是:
 - 血糖和血脂:餐后血糖和甘油三酯会明显升高,无法真实判断是否存在高血糖或高血脂。
 - 肝功能:食物中的脂肪被吸收后形成乳糜微粒,会使血清变得“浑浊”,干扰转氨酶等指标的测定。
 - 提供标准参考值:医院所有的化验单上的“正常参考范围”,都是在健康人群空腹状态下测定后得出的。您只有在同样状态下抽血,结果才有可比性,医生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。
 
可以打个比方:我们需要测量一杯清水的纯净度,就必须在它静止、无染的状态下进行。如果不断往水里加糖、加油,测量结果就失去了意义。空腹抽血,就是为了看您身体这杯“清水”的本底状态。
二、重点来了:哪些项目必须空腹?
以下这几类常见的检查项目,严格要求空腹(通常需要禁食8-12小时,一般前一天晚上10点后就不再进食):
- 血糖相关:空腹血糖、糖化血清蛋白。这是诊断糖尿病的关键依据。
 - 血脂相关:甘油三酯、总胆固醇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。餐后血脂会飙升,必须空腹才能反映真实的基础血脂水平。
 - 肝功能:转氨酶(ALT/AST)、胆红素等。食物会影响胆汁分泌和酶活性,干扰判断。
 - 肾功能:尿素氮、肌酐。蛋白质饮食会影响尿素氮水平。
 - 血流变检查(血粘度):用于评估血液黏稠度,受食物影响大。
 - 电解质:血钾、血钠等,饮食会直接改变其浓度。
 
三、好消息:这些常见项目不一定需要严格空腹
很多人误以为抽血就等于要饿肚子,其实不然。以下项目对空腹要求不严格,或无需空腹:
- 血常规(血象):检查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等。这些指标短期内受饮食影响很小,通常不需要空腹。但如果同时要查血糖血脂,则需空腹。
 - 甲状腺功能:如T3、T4、TSH等。激素水平相对稳定,不一定需要严格空腹,但有的医院为统一标准可能建议空腹。
 - 肿瘤标志物:大多数肿瘤标志物不受进食影响,但为保险起见,最好遵循医嘱。
 - 传染病筛查:如乙肝五项、艾滋病抗体、梅毒抗体等,不需要空腹。
 - 凝血功能:通常不要求空腹。
 - 血型鉴定:无需空腹。
 
肇暖陪诊小贴士:最稳妥的做法是,在医生开化验单时直接询问:“医生,我这些抽血项目需要空腹吗?” 或者预约抽血时,向护士再次确认。
四、关于空腹,您可能关心的细节
Q:空腹期间能喝水吗?
A:可以。抽血前如果口渴,可以少量饮用白开水(200-300毫升为宜),但切忌喝饮料、茶、咖啡、酒等,这些会直接影响结果。
Q:空腹时间越长越好吗?
A:不是!空腹时间过长(超过16小时),身体会处于饥饿状态,可能导致血糖降低,甚至出现脂肪血,反而影响结果。所以,禁食8-12小时是最佳窗口。
Q:药能吃吗?
A:请务必咨询医生。例如降压药通常需用少量水按时服用,以避免体检时血压波动风险。但是否停用其他药物,必须遵医嘱。
我们肇暖陪诊的陪诊师,在陪同您就诊前,都会贴心提醒您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,并帮您与医生核对清楚要求。我们希望用我们的专业和细心,替您多想一步,让您的每一次就医都更加顺利、省心。
温馨提示:本文旨在提供通俗易懂的医学科普信息,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。具体检查准备请务必严格遵守医嘱。